宁夏:翔达牧业-大数据养牛 既省人力又增效益
2022/03/28
如今,手机、电脑、无人机成为银川农人的新“农具”,借助物联网、大数据,银川农业安装上了智慧大脑,农民们有了“千里眼顺风耳”。
当前,银川市加大农业科技建设,把规模化、集约化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攻方向,逐步建设完成全市数字化现代都市农业大数据服务平台。物联网、大数据的推广应用,不仅解放了劳动力,同时实现了高效益,而新研发的自动喷淋设备、精准饲喂系统、全流程播种机械等一系列现代化装备,也让传统农业从“靠天吃饭”向“靠技术吃饭”转变。
“用大数据养牛,这可不是瞎说!”近日,在宁夏翔达牧业科技有限公司奶牛养殖场,场长孙立兵点开电脑上的奶牛养殖管理云平台,仔细介绍起来。
翔达牧业奶牛养殖场共育有5000头奶牛,高峰期每天向蒙牛等奶制品企业供应75吨鲜奶,面对数量众多的奶牛,如何保障品质?秘诀就在于利用信息化系统采集大数据,从而实现“智慧养牛”。
上午10点整,一头头奶牛有序排队进入挤奶台,工人们将带有自动感应功能的挤奶器套在牛身上,采集的牛奶通过挤奶器流向输奶管道,最终进入奶罐,挤奶完成后,挤奶器自动感应脱落,无需人工操作。从开始挤奶到运输,牛奶处于全程封闭的环境中,避免与空气中的杂物接触,保证奶源的安全可靠。
每头牛挤奶时间不超过10分钟,而在此期间,厅内安装的红外摄像头已扫描下每头牛的头、身体、肢蹄等情况,并将相关数据回传至电脑端,供工作人员分析研判。
孙立兵介绍说:“奶牛进入挤奶台前,会在入口扫一下耳标,这相当于它的身份证,这样系统上就能显示这头奶牛今天的采食量、产奶量,还有生命体征等各项数据。”
而根据这些大数据,工作人员能清晰、及时地判断出奶牛的身体状况,然后按需搭配饲料实现精准饲喂,这在过去人工阶段是很难操作完成的。在信息化系统的帮助下,翔达牧业实现了养殖全程监控和智能化饲喂,不仅保障了奶源质量,也实现了节本增效,牛儿们在这里吃着“营养套餐”,过上了优哉游哉的智慧生活。